Java学习之旅:继承和多态

一、前言
在Java的核心概念中,继承和多态无疑是重要的一环。它们都是Java以及其他许多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基石,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来创建模块化,可重用和易于维护的代码。继承让我们可以创建新的类,通过继承现有类的属性和方法,来复用代码并添加或覆盖特定的行为。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方式来组织和结构化我们的代码,使我们的代码更加易于理解和维护。
与此同时,多态则提供了一种允许我们将一个类的对象视为其父类或接口的对象的能力。这使我们能够编写出更加通用和灵活的代码,我们的代码可以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对象执行相同的操作,而无需关心这些对象的具体类型。
二、继承
Java中使用类对现实世界中实体来进行描述,类经过实例化之后的产物对象,则可以用来表示现实中的实体,但是现实世界错综复杂,事物之间可能会存在一些关联,那在设计程序是就需要考虑。
看一下,下面的两个类,一个猫类,一个狗类。
1 | // Dog.java |
1 | public class Cat{ |
通过观察上述代码会发现,猫和狗的类中存在大量重复,如下所示:
那能否将这些共性抽取呢?面向对象思想中提出了继承的概念,专门用来进行共性抽取,实现代码复用。
1、继承的概念
继承(inheritance)机制: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使代码可以复用的最重要的手段,它允许程序员在保持原有类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增加新功能,这样产生新的类,称派生类。继承呈现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层次结构, 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继承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共性的抽取,实现代码复用。
例如:狗和猫都是动物,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共性的内容进行抽取,然后采用继承的思想来达到共用。
上述图示中,Dog和Cat都继承了Animal类,其中:Animal类称为父类/基类或超类,Dog和Cat可以称为Animal的子类/派生类,继承之后,子类可以复用父类中成员,子类在实现时只需关心自己新增加的成员即可。从继承概念中可以看出继承最大的作用就是:实现代码复用,还有就是来实现多态(后序讲)。
2、继承的语法
在Java中如果要表示类之间的继承关系,需要借助extends
关键字,具体如下:
1 | 修饰符 class 子类 extends 父类 { |
对刚刚的场景使用继承方式重新设计:
1 | // Animal.java |
注意:
子类会将父类中的成员变量或者成员方法继承到子类中了
子类继承父类之后,必须要新添加自己特有的成员,体现出与基类的不同,否则就没有必要继承了
3、父类成员访问
在继承体系中,子类将父类中的方法和字段继承下来了,那在子类中能否直接访问父类中继承下来的成员呢?
Ⅰ、子类中访问父类的成员变量
子类和父类不存在同名成员变量
1 | public class Base { |
子类和父类成员变量同名
1 | public class Base { |
在子类方法中 或者 通过子类对象访问成员时:
如果访问的成员变量子类中有,优先访问自己的成员变量。
如果访问的成员变量子类中无,则访问父类继承下来的,如果父类也没有定义,则编译报错。
如果访问的成员变量与父类中成员变量同名,则优先访问自己的。
成员变量访问遵循就近原则,自己有优先自己的,如果没有则向父类中找。
Ⅱ、子类中访问父类的成员方法
成员方法名字不同
1 | public class Base { |
总结:成员方法没有同名时,在子类方法中或者通过子类对象访问方法时,则优先访问自己的,自己没有时再到父类中找,如果父类中也没有则报错。
成员方法名字相同
1 | public class Base { |
【说明】
通过子类对象访问父类与子类中不同名方法时,优先在子类中找,找到则访问,否则在父类中找,找到则访问,否则编译报错。
通过派生类对象访问父类与子类同名方法时,如果父类和子类同名方法的参数列表不同(重载),根据调用方法适传递的参数选择合适的方法访问,如果没有则报错。
问题:如果子类中存在与父类中相同的成员时,那如何在子类中访问父类相同名称的成员呢?
在Java中,如果子类中存在与父类中相同名称的成员,那么在子类中默认访问的是子类自己的成员。要在子类中访问父类的同名成员,可以使用
super
关键字。super
关键字用于引用当前子类实例的直接父类。
4、 super
关键字
由于设计不好,或者因场景需要,子类和父类中可能会存在相同名称的成员,如果要在子类方法中访问父类同名成员时,该如何操作?
直接访问是无法做到的,Java提供了super
关键字,该关键字主要作用:在子类方法中访问父类的成员。
1 | public class Base { |
在子类方法中,如果想要明确访问父类中成员时,借助super
关键字即可。
【注意事项】
只能在非静态方法中使用。
在子类方法中,访问父类的成员变量和方法。
5、子类构造方法
父子父子,先有父再有子,即:子类对象构造时,需要先调用基类构造方法,然后执行子类的构造方法。
1 | public class Base { |
在子类的构造方法中,如果没有显式地写出关于基类构造的代码,那么在构造子类对象时会先执行基类的构造方法,然后再执行子类的构造方法。这是因为子类对象的成员由两部分组成:继承自基类的部分和子类新增加的部分。因此,在构造子类对象时,需要先调用基类的构造方法来构造继承下来的成员,然后再调用子类自己的构造方法来初始化子类新增加的成员。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如果父类显式地定义了无参或默认的构造方法,那么在子类的构造方法中,默认会隐含地调用
super()
,即调用基类的构造方法。 - 如果父类的构造方法带有参数,那么在子类中就需要显式地定义构造方法,并在子类的构造方法中选择适合的父类构造方法进行调用,否则会导致编译错误。
- 在子类的构造方法中,通过
super(...)
调用父类构造方法时,必须作为子类构造函数中的第一条语句。 super(...)
只能在子类的构造方法中出现一次,并且不能与this
同时出现。
6、super
和this
super
和this
都可以在成员方法中用来访问:成员变量和调用其他的成员函数,都可以作为构造方法的第一条语句,那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相同点】
都是Java中的关键字
只能在类的非静态方法中使用,用来访问非静态成员方法和字段
在构造方法中调用时,必须是构造方法中的第一条语句,并且不能同时存在
【不同点】
this
是当前对象的引用,当前对象即调用实例方法的对象,super
相当于是子类对象中从父类继承下来部分成员的引用
在非静态成员方法中,
this
用来访问本类的方法和属性,super
用来访问父类继承下来的方法和属性在构造方法中:
this(...)
用于调用本类构造方法,super(...)
用于调用父类构造方法,两种调用不能同时在构造方法中出现构造方法中一定会存在
super(...)
的调用,用户没有写编译器也会增加,但是this(...)
用户不写则没有
7、protected
关键字
在类和对象中,为了实现封装特性,Java中引入了访问限定符,主要限定:类或者类中成员能否在类外或者其他包中被访问。
那父类中不同访问权限的成员,在子类中的可见性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1 | // extend01包中 |
注意:父类中private
成员变量虽然在子类中不能直接访问,但是也继承到子类中了
什么时候下用哪一种呢?
我们希望类要尽量做到 “封装”, 即隐藏内部实现细节, 只暴露出 必要 的信息给类的调用者
因此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使用 比较严格 的访问权限,例如如果一个方法能用
private
, 就尽量不要用public
另外, 还有一种 简单粗暴 的做法: 将所有的字段设为
private
, 将所有的方法设为public
不过这种方式属于是对访问权限的滥用, 能写代码的时候还是要认真思考, 该类提供的字段方法到底给 “谁” 使用(是类内部自己用, 还是类的调用者使用, 还是子类使用)
8、继承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灵活多样,比如:
但在Java中只支持以下几种继承方式:
注意:Java中不支持多继承。
时刻牢记, 我们写的类是现实事物的抽象. 而我们真正在公司中所遇到的项目往往业务比较复杂, 可能会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概念, 都需要我们使用代码来表示, 所以我们真实项目中所写的类也会有很多,类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复杂。
但是即使如此, 我们并不希望类之间的继承层次太复杂. 一般我们不希望出现超过三层的继承关系. 如果继承层次太多, 就需要考虑对代码进行重构了。如果想从语法上进行限制继承, 就可以使用
final
关键字
9、final
关键字
final
关键可以用来修饰变量、成员方法以及类。
- 修饰变量或字段,表示常量(即不能修改)
1 | final int a = 10; |
- 修饰类:表示此类不能被继承
1 | final public class Animal { |
我们平时是用的String
字符串类, 就是用 final
修饰的, 不能被继承
- 修饰方法:表示该方法不能被重写
10、继承与组合
和继承类似, 组合也是一种表达类之间关系的方式, 也是能够达到代码重用的效果。组合并没有涉及到特殊的语法(诸如 extends
这样的关键字), 仅仅是将一个类的实例作为另外一个类的字段。
组合(或聚合)是另一种关系,表示一个类是由其他类的对象组成的。换句话说,一个类的对象包含了其他类的对象。这种关系通常被描述为”有-a”关系。例如,一辆汽车有一个引擎和四个轮子,因此汽车类可以包含一个引擎对象和四个轮子对象。
组合的主要优点是它提供了更好的封装,更强的代码灵活性,更易于修改和维护。由于类之间的关系不再像继承那样紧密,所以修改一个类的实现不太可能影响到使用该类的其他类。此外,组合也使得代码更加模块化,每个类都专注于一个单一的职责。
然而,组合也有一些缺点。它可能导致更复杂的代码,因为你需要管理和协调多个对象之间的交互。
选择使用继承还是组合通常取决于具体的需求和上下文。
一般来说,如果两个类之间存在”is-a”(是一个)的关系,比如”苹果是一种水果”,那么继承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两个类之间存在”has-a”(有一个)的关系,比如”汽车有一个引擎”,那么组合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三、多态
1、多态的概念
通俗来说,就是多种形态,具体点就是去完成某个行为,当不同的对象去完成时会产生出不同的状态。
总的来说:同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对象身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2、多态实现条件
在Java中要实现多态,必须要满足如下几个条件,缺一不可:
必须在继承体系下
子类必须要对父类中方法进行重写
通过父类的引用调用重写的方法
多态体现:在代码运行时,当传递不同类对象时,会调用对应类中的方法。
1 | public class Animal { // 定义动物类 |
在上述代码中, 分割线上方的代码是 类的实现者 编写的, 分割线下方的代码是 类的调用者 编写的。
当类的调用者在编写 eat 这个方法的时候, 参数类型为 Animal (父类), 此时在该方法内部并不知道, 也不关注当前的a 引用指向的是哪个类型(哪个子类)的实例,此时a这个引用调用 eat方法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和a引用的实例相关),这种行为就称为 多态。
3、重写
重写(override):也称为覆盖。重写是子类对父类非静态、非private
修饰,非final
修饰,非构造方法等的实现过程进行重新编写, 返回值和形参都不能改变。即外壳不变,核心重写!重写的好处在于子类可以根据需要,定义特定于自己的行为。 也就是说子类能够根据需要实现父类的方法。
Ⅰ、方法重写的规则
子类在重写父类的方法时,一般必须与父类方法原型一致: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 (参数列表) 要完全一致
被重写的方法返回值类型可以不同,但是必须是具有父子关系的
访问权限不能比父类中被重写的方法的访问权限更低。例如:如果父类方法被
public
修饰,则子类中重写该方法就不能声明为protected
父类被
static
、private
修饰的方法、构造方法都不能被重写。重写的方法, 可以使用
@Override
注解来显式指定. 有了这个注解能帮我们进行一些合法性校验. 例如不小心将方法名字拼写错了 (比如写成aet
), 那么此时编译器就会发现父类中没有aet
方法, 就会编译报错, 提示无法构成重写
Ⅱ、重写和重载的区别
区别点 | 重写 | 重载 |
---|---|---|
参数列表 | 一定不能修改 | 必须修改 |
返回类型 | 一定不能修改【除非可以构成父子类关系】 | 可以修改 |
访问限定符 | 一定不能做更严格的限制(可以降低限制) | 可以修改 |
方法重载是一个类的多态性表现,而方法重写是子类与父类的一种多态性表现。
Ⅲ、重写的设计原则
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类,尽量不要进行修改。最好的方式是:重新定义一个新的类,来重复利用其中共性的内容,并且添加或者改动新的内容。
例如:若干年前的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来电显示只能显示号码,而今天的手机在来电显示的时候,不仅仅可以显示号码,还可以显示头像,地区等。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应该在原来老的类上进行修改,因为原来的类,可能还在有用户使用,正确做法是:新建一个新手机的类,对来电显示这个方法重写就好了,这样就达到了我们当今的需求了。
静态绑定:也称为前期绑定(早绑定),即在编译时,根据用户所传递实参类型就确定了具体调用那个方法。典型代表函数重载
动态绑定:也称为后期绑定(晚绑定),即在编译时,不能确定方法的行为,需要等到程序运行时,才能够确定具体调用那个类的方法
4、向上转移和向下转型
Ⅰ、向上转型
向上转型:实际就是创建一个子类对象,将其当成父类对象来使用。
语法格式:父类类型 对象名 = new 子类类型()
1 | Animal animal = new Cat("元宝",2); |
animal是父类类型,但可以引用一个子类对象,因为是从小范围向大范围的转换。
使用场景:直接赋值、方法传参、方法返回
1 | public class TestAnimal { |
向上转型的优点:让代码实现更简单灵活。
向上转型的缺陷:不能调用到子类特有的方法。
Ⅱ、向下转型
将一个子类对象经过向上转型之后当成父类方法使用,再无法调用子类的方法,但有时候可能需要调用子类特有的方法,此时:将父类引用再还原为子类对象即可,即向下转换。
1 | public class TestAnimal { |
向下转型用的比较少,而且不安全,万一转换失败,运行时就会抛异常。Java中为了提高向下转型的安全性,引入了 instanceof
,如果该表达式为true
,则可以安全转换。
1 | public class TestAnimal { |
5、多态的优缺点
1 | class Shape { |
Ⅰ、优点
能够降低代码的 “圈复杂度” 避免使用大量的 if - else
什么叫 “圈复杂度” ?
圈复杂度是一种描述一段代码复杂程度的方式。 一段代码如果平铺直叙, 那么就比较简单容易理解。而如果有很多的条件分支或者循环语句, 就认为理解起来更复杂,因此我们可以简单粗暴的计算一段代码中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出现的个数, 这个个数就称为 “圈复杂度”.如果一个方法的圈复杂度太高, 就需要考虑重构,不同公司对于代码的圈复杂度的规范不一样,一般不会超过 10
例如我们现在需要打印的不是一个形状了, 而是多个形状. 如果不基于多态, 实现代码如下:
1 | public static void drawShapes() { |
如果使用使用多态, 则不必写这么多的 if - else 分支语句, 代码更简单
1 | public static void drawShapes() { |
可扩展能力更强
如果要新增一种新的形状, 使用多态的方式代码改动成本也比较低
1 | class Triangle extends Shape { |
对于类的调用者来说(drawShapes方法), 只要创建一个新类的实例就可以了, 改动成本很低,而对于不用多态的情况, 就要把 drawShapes 中的 if - else 进行一定的修改, 改动成本更高。
Ⅱ、缺点
代码的运行效率降低。
- 属性没有多态性
当父类和子类都有同名属性的时候,通过父类引用,只能引用父类自己的成员属性
- 构造方法没有多态性